【软件工程】基准配置(基线配置)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应随意改变需求,因为改变一项需求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但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改变需求又是难免的,只能依靠科学的产品控制技术来顺应这种要求。也就是说,当改变需求时,为了保持软件各个配置成分的一致性,必须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其中主要是实行基准配置管理。所谓基准配置又称为基线配置,它们是经过阶段评审后的软件配置成分(各个阶段产生的文档或程序代码)。基准配置管理也称为变动控制:一切有关修改软件的建议,特别是设计对基准配置的修改建议,都必须按照严格的规程进行评审,获得批准以后才能实施修改。绝对不能谁想修改软件(包括尚在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就随意进行修改。

【操作系统】期末试卷考点整理

Snip20160628_107
不管系统中是否有线程,进程都是拥有资源的独立单位
管程技术是用来解决进程同步的
对进程的管理和控制使用的是原语
并发执行的特征: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在单处理机系统实现并发后,各进程在某一时间段并行运行,CPU与外部设备之间并行工作
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通道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在设备控制器控制下工作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是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和批处理系统
PMT 页表(页面变换表) DCT设备控制表
虚拟存储器的叙述正确的是:要求程序运行前不必全部装入内存且在运行过程中不必一直驻留在内存
虚拟存储器采用了以“时间”换“空间”的技术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尺寸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并发是指若干个事件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 并行是指若干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进程的基本特征有动态性、并发性 、独立性、异步性及结构特征

Ch1
1.从用户、资源管理、资源抽象三个角度看,操作系统的作用分别是什么。(p2-3,选择题、简答题)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1.操作系统是什么软件?位于哪一层之上?(P1填空题,选择题)
OS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OS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
1.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看,操作系统的4大主要功能。(P16-19填空题)
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1.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特性: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其中操作系统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是什么?(P13-14选择题)
并发和共享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1.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了解优缺点P7)、分时操作系统(P9了解2个关键问题,了解特征)和实时操作系统。(P10选择题,什么是硬实时任务与软实时任务的)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优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缺点: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分时操作系统的2个关键问题:及时接收,及时处理
分时操作系统的特征: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的特征比分时多一个可靠性。
1.多道程序设计是指什么?(P7-8选择题)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内存中存放多个进程来执行调度任务,内存中多个进程共享计算机资源
1.操作系统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之间的接口,用户可通过三种方式使用计算机,这些方式是指什么。(P2填空题)
命令方式、系统调用方式、图标-窗口方式

Ch2
1.理解进程的定义, 进程的3个组成部分。(P35-36选择题、填空题)
Snip20160628_108
进程的定义: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的组成部分:程序段、相关的数据段和PCB控制块
1.理解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转换及用图表示。(P37选择题,简答题)
就绪   阻塞  执行
1.进程控制块PCB中的4个方面的信息,进程与PCB之间的对应关系。(P40-41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进程控制块的组成: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状态,进程调度信息,进程控制信息。
进程与PCB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当系统建立一个新进程时,就为它建立一个PCB。进程结束时又收回它的PCB,进程也随之消亡。系统是通过PCB感知进程存在的。PCB是进程存在于系统中的唯一标志。
1.进程控制一般是由什么来实现的?(P42选择题)什么是原语?(P43选择题)
进程控制一般由OS内核中的原语来实现。
原语就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用户完成一定功能的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原语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可以被中断。
1.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并发进程之间可能存在的2种制约关系(也就是,并发进程之间可能存在的2种关系,并区分):进程互斥和进程同步(P48填空题、选择题)
间接相互制约关系:因为对临界资源共享的互斥访问而引起的
直接相互制约关系:为了完成某任务而建立的两个或者多个进程之间的制约关系
1.线程与进程的区别。(选择题)
进程作为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线程是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
线程使OS具有更好地并发性
进程可以拥有资源,并作为系统中拥有资源的一个基本单位。线程本身并不拥有系统资源,而是仅有一点必不可少的、能保证独立运行的资源。
不同线程之间的独立性比不同进程之间的独立性低的多。
线程创建或撤销的开销小于进程的创建和撤销的开销。
在多处理系统中,多线程进程可以将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分配到多个处理机上,并行执行。
1.并发进程的特征(与顺序程序设计相比):(选择题)
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2.临界区(P50)、临界资源的定义(P14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
临界区: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
临界资源: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每个进程应采取互斥访问的方式,实现对这种资源的共享)
1.同步机制应遵循基本准则(或临界区调度原则)(P50填空题、简答题)
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Snip20160628_109
1.信号量:(填空题、选择题)
2.一种是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信号量,初值一般为1;当为0时表示什么含义。
= 1表示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临界资源
= 0 表示一个进程已进入临界区
(2)另一种是用于解决进程同步的信号量,初值表示资源的数量。 有两种题型:
【题型1】有3个进程共享同一程序段,而每次最多允许两个进程进入该程序段,若用P、V操作作同步机制,则记录型信号量S的取值范围为(-1 0 1 2)。
【题型2】若记录型信号量S的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示有(  1)等待进程。
信号量为负时,表示资源分配完毕,信号量的绝对值表示已阻塞进程的数目
1.利用信号量实现前驱关系(P57图2-14类似,程序填空题)、
进程向后继进程分配信号量,后继进程等待接收前驱进程的信号量
Snip20160628_110
1.了解管程的作用,即用来做什么的(选择题)
管程的作用:确保每次仅有一个进程进入管程,执行这组过程,使用共享资源,达到对共享资源所有访问的统一管理。

Ch3
1.了解处理器调度的3种调度是什么及其调度对象分别是什么。了解进程调度的任务。(填空题、选择题)
3种调度——高级调度:长程调度或作业调度
中级调度:进程调度或短程调度
低级调度:内存调度
进程调度的任务——保存处理机的现场信息
按某种算法选取进程
把处理器分配给进程
1.(填空题、综合题)周转时间的计算(采用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和最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时的平均周转时间)
题型:设有三道作业,它们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如下表:
Snip20160628_102

求:试给出下面两种调度算法下,作业的执行顺序、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1)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Snip20160628_103
作业的执行顺序: 1  2   3
平均周转时间:T = (2 + 2.9 +3) / 3 = 2.63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T = (1 + 2.9 + 12) / 3 = 5.3
(2)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
Snip20160628_104
作业的执行顺序:1 3 2
平均周转时间:T = (2 + 2.25 + 3.15) / 3 = 2.46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T = (1 + 9 + 3.15) / 3 = 4.38

1.了解基本的作业调度和低级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最短作业优先算法SJF、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算法HRRF和优先级调度算法。(填空题、选择题)
高响应比优先算法:优先权 = (等待时间 + 要求服务时间) / 要求服务时间
高响应比优先算法既考虑了作业的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运行时间
优先级调度算法(既可用于作业调度又可用作进程调度):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优先级最高的作业装入内存。

1.死锁的定义及其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简答题、选择题)
死锁:一组进程中的每一个进程都在等待仅由该组进程中的其它进程才能引发的事件,那么该组进程是死锁的
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不可抢占条件、循环等待条件。
1.银行家算法(参加书上例题P113,综合题)
2.求系统中各种资源的总数
已经分配出去的资源 + 系统当前可用的资源 = 系统中各种资源的总数
1.某时刻各进程对各资源的需求数目即Need矩阵。
Need[i, j] = Max[i, j] – Allocation[i, j]
3.在某时刻系统是否是安全的(找安全序列)
安全性算法中,work表示系统可提供给进程继续运行所需的各类资源数目,执行安全算法开始时,work = available

步骤:利用安全性算法对xx时刻的资源分配情况进行分析
建立表格:work(第一个已知,其他都是上一行的work+allocation)、need(已知)、allocation(已知)、work+allocation、finish(true or false)
在xx时刻存在着一个安全序列{xx,xx,xx,xx},故系统是安全的
4.如果此时某进程发出资源请求向量Request( ),是否能实施资源分配?为什么?
1.request1 < need1
2.request1 < available
3.系统先假定可以为p1分配资源,并修改available allocation1 和 need1向量
4.再利用安全性算法检查此时系统是否安全
5.由所进行的安全性检查得知,可以找到一个安全序列{x,x,x,x}。因此系统是安全的

Ch4
1.存储管理是对内存的什么区域进行管理?
用户区
1.了解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概念,重定位的概念(填空题)
逻辑地址(Logical Address) 是指由程序产生的与段相关的偏移地址部分
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 是指出现在CPU外部地址总线上的寻址物理内存的地址信号,是地址变换的最终结果。
重定位就是把程序的逻辑地址空间变换成内存中的实际物理地址空间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装入时对目标程序中指令和数据的修改过程。
1.理解常用动态(可变)分区分配算法:
(1)首次(最先)适应算法、(2)最佳适应算法、(3)最坏适应算法。它们的空闲区表项是按什么规则排列(空闲链表)。(填空题、选择题)
首次适应算法即每次都从头遍历找到第一个符合的分区,最佳适应的是每次都找到那个和它大小相差的最小的那个分区,最坏适应算法,是每次都找最大的那个分区

1.动态(可变)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主存空间,了解回收空闲区的4种情况的回收规则,空闲分区表的变化。(填空题、选择题)

1.分页存储管理的原理(填空题,综合题)
题型:分页式存储管理系统,内存的大小为64KB,被分成16块,块号为0、1、2、…、15。设某进程有3页,其页号为0、1、2,被分别装入内存的2、4、7,问:
1.  内存地址应使用多少位来表示?进程每一页的长度为多少B?逻辑地址中的页内地址应该用多少位?  逻辑地址应该用多少位?
2.写出该进程每一页在内存的起始地址。
3.逻辑地址5276、或者0A12H(十六进制)对应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内存地址:64k = 2^6 * 2^10 = 2^16用16位表示
进程每一页的长度为64KB / 16 = 4KB;逻辑地址中的页内地址应该用12位表示;逻辑地址应该用14位表示;【因为页号用2位表示,2+12=14位】
0页2 * 4KB, 1页4 * 4KB, 2页7 * 4KB
页号为 5276 / 4k = 5276 / 4096 = 1 , 页内地址为 5276 % 4096 = 1180 物理地址 = 4* 4KB + 1180 ;
0A12h的十进制为2578 。页号: 2578 / 4k = 2578 / 4096 = 0, 页内地址为 2578 % 4096 = 2578 ,物理地址为:2 * 4KB + 2578

1.分段存储管理系统中物理地址的计算(填空题,综合题)
题型:某段表的内容如下:
段号       段首址        段长度
0          120K           40K
1          760K           30K
2          480K           20K
3          370K           20K
一逻辑地址为(2,154B),它对应的物理地址为多少?
可能越界:一种是段长和另一种是段号的越界
480K+154B

Ch5
1.虚拟存储器的定义,基于什么原理提出的(P155填空题、简答题)
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
虚拟存储器是基于离散分配的原理提出的。
1.什么是程序执行时的时间局限性和空间局限性?P154(简答题)
时间局限性:如果程序中的指令被执行,则不久以后该指令可能再次执行;如果某数据被访问过,则不久以后该数据可能再次被访问。
空间局限性:一旦程序访问了某个存储单元,在不久之后,其附近的存储空间也将被访问,即程序在一段时间内所访问的地址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其典型情况便是程序的顺序执行。
1.常见的页面置换算法:最佳页面置换算法OPT、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LRU。(填空题、选择题、综合题)
题型:假定某请求页式虚拟系统中,某进程的页面访问为:0,0,3,1,1,4,0,5,6,6,2,4,6,7,7,0,0,6,7,2,进程实际页面数为3,则按先进先出FIFO置换算法和最近最久未使用LRU置换算法,求缺页中断次数和缺页率。
(1)FIFO
Snip20160628_116
缺页中断次数:13;缺页率:产生中断的次数 / 总访问次数 = 13 / 20 =  0.65

(1)LRU
Snip20160628_117
缺页中断次数:12;缺页率:12 / 20 = 0.6
(3)OPT
选择在最长(未来)时间内不再被访问的页面。
缺页次数和缺页率计算如上

Ch6
1.有哪些I/O控制方式,工作方式(填空题、简答题、选择题).
答:采用轮询的可编程I/O方式;采用中断的可编程I/O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I/O通道方式
1.系统的设备分配程序进行独占设备分配的步骤是什么?(P203填空题).
答: 分配设备、分配控制器、分配通道
1.通道又称I/O处理机,用于完成什么之间的信息传输。(填空题、选择题)
答:CPU和设备控制器
1.通道、设备控制器和设备(三者联接位置,即控制关系)。(填空题、选择题)
通道控制设备控制器,设备在设备控制器控制下工作
5. 通道的定义、三种通道类型及其特点(连接的设备类型)(选择题)。
通道的定义:一个独立于CPU的专门的I/O控制的处理机,控制设备与内存直接进行信息交换。
通道类型有:字节多路通道,按字节多路交叉方式工作的通道;
数组选择通道,可以连接多台高速设备,通道的利用率很低;
数组多路通道,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分时并行操作的优点结合。
1.了解常用的缓冲技术的作用(选择题)及类型。
缓冲技术的作用:缓和CPU和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CPU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解决数据粒度不匹配的问题;
提高CPU和I/O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缓冲技术的类型有:单缓冲、双缓冲、环形缓冲和缓冲池。
1.Spooling系统的作用、组成(填空题、简答题)P207
Spooling系统技术的作用:缓和CPU与I/O设备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SPO·OLing系统是对脱机I/O工作方式的模拟,SPOOLing系统是由:
1.磁盘中的(输入井)和(输出井),是对脱机输入输出中的磁盘进行模拟;
2.内存中的(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用来缓和CPU与磁盘之间的速度的矛盾;
3.(输入进程)和(输出进程)所构成,是对脱机输入输出中的外围控制机进行模拟。
4.(井管理程序),用于控制作业与磁盘井之间信息的交换。
5.I/O系统管理的对象是什么?(P178)按照各层次及其功能,I/O软件的4层是什么?
I/O系统管理的对象:I/O设备和相应的设备控制器
四个层次:用户层I/O软件、设备独立性软件、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
1.设备独立性是指什么?在有设备独立性系统中,逻辑设备表的作用是什么?(选择题)设备独立性:应用程序中的所有设备,不局限于使用某个具体的物理设备。
逻辑设备表的作用:实现从逻辑设备名称到物理设备名称的转换。
1.掌握当前磁盘(1)先来先服务(2)最短寻道时间优先(3)电梯算法。(综合题、填空题)
【题型】假定一磁盘有200个柱面,编号为0—199,在完成了磁道125处的请求后,当前正在磁道143处为一个请求服务。若请求队列的先后顺序为
86,147,91,177,94,150,102,175,130
试分别采用FCFS(先来先服务)、SSTF(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CAN(扫描)算法完成上述请求,写出磁头移动的顺序,并计算存取臂移动总量(单位为磁道数)。
Snip20160628_118

Ch7
1.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概念(选择题、填空题)
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文件系统最基本的目标是 (按名存取),它主要是通过(目录管理)功能实现的,文件系统所追求的最重要目标是 (提高对文件的存取速度)。
按逻辑结构可把文件分为:记录式文件、流式文件
1.文件目录的作用(选择题)

    作用:实现文件名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数据库原理】滨江学院姜青山 期末试卷知识点笔记整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从历年的考卷+姜青山划的重点上整理来的~
本宝宝刚考完~两个填空题没填出来不开心~其他题目还是比较基础的~大概90+的分数吧~
以下加粗有颜色的是本次期末考涉及的。。山哥出卷涉及面还是很广的~

数据模型通常由 数据操作、数据结构、完整性约束 三要素组成
在关系中,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属性的域
SQL包括了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等功能
第一范式: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要使关系模式属于
第二范式,就要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

第三范式,就是要消除非主属性对于码的传递依赖
SQL语言中,对用户授权使用GRANT语句,而取消所授权限使用REVOKE语句
数据库处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在文件管理阶段,文件之间是相互孤立的,在数据库管理阶段,文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在实体中能作为码的属性称为主属性,否则称为非主属性
域是实体中相应属性的取值范围
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有三种,分别为 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
把保存关系定义的关系称为对应数据库的元关系,一个数据库的元关系由DBMS自动建立
在列级完整性约束中,每个约束只能涉及到1个属性,在表级完整性约束中,每个约束可以涉及到多个属性
主码

约束关键字:primary key;外码约束关键字:foreign key
单值约束关键字:unique;检查约束关键字:check
create 建立 alter 修改 drop 删除
根据基本表建立一个视图时,包括建立了该视图的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
层次模型是一棵树结构,关系模型是一个二维表格结构
数据库操作系统的功能有: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数据模型分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四类
关系的完整性分为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和 用户定义完整性
WHERE 子句作用于基本表或视图,从中选择满足条件的元组。HAVING 短语作用于组,从中选择满足条件的组。
聚集函数只能用于 SELECT 子句和 HAVING 短语之中,而绝对不能出现在 WHERE 子句中。
WHERE 子句用于对查询的表限定,而 HAVING 短语用于对结果集中的各分组进行限定。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 组织 的、可 共享 的数据集合。
DBMS是指 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位于 用户 和 操作系统 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
数据结构是对数据系统的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是对数据库系统的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冗余可能导致的问题有 : 浪费存储空间及修改麻烦 、 潜在的数据不一致性
一个关系模式的定义格式为 :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 ,属性名n)
一个关系模式的定义主要包括:关系名、属性名、属性类型、属性长度、关键字
关系代数运算中,传统的集合运算有 并、交、差、笛卡尔积
基本的运算是:并、交、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
专门的关系运算有:选择、投影、连接
数据包括两个特征:静态特征、动态特征
E-R图的中文名是 实体联系图
实体完整性是指:主属性不能取空值
参照完整性是指:外码可以是空值或者另一个关系主码的有效值
对于非规范化的模式,经过 使属性域变为简单域 转变为1NF,将1NF经过 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 转变为2NF,将2NF经过 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依赖 转变为3NF。
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DBMS、操作系统、开发工具、计算机、用户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简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的结构及其特点。
外模式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内模式是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优点: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

简述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软件)、系统平台、应用系统和人员构成。优点:数据集中、高共享、低冗余、独立性高、拥有对数据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数据的独立性包括哪两个方面?
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是独立的。
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完整性约束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存取控制的方法:自主存取控制(DAC) 强制存储控制(MAC)
数据库的系统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和维护
游标的定义:
游标是系统为用户开设的一个数据缓冲区,存放SQL语句的执行结果,每个游标区都有一个名字,用户可以通过游标逐一获取记录,并赋予主变量,交由主语言进一步处理。
关系数据库的优化方法:代数优化、物理优化
事务:所谓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故障种类: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计算机病毒
并发控制:用正确的方式调度并发操作,使一个用户事务的执行结果不受其他事务的干扰,从而避免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可串行调度: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结果与按某一次序串行地执行这些事务时的结果相同,称这种调度策略为可串行化的调度。
可串行性是并发事务正确调度的准则。
函数依赖: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当任何时刻R中的任意两个元组中的X属性值相同时,则它们的Y属性值也相同,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

数据库恢复是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的功能
事务的一致性是指: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从关系规范化理论的角度讲,一个只满足1NF的关系可能存在的四个问题是:数据冗余大、修改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

如果数据库系统对事务的并发操作不加以控制,则有可能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如果数据库系统对事务的并发操作不加以控制,则有可能带来三类问题:⑴丢失更新问题;⑵数据不一致;⑶读“脏数据”。
解决的办法:采用“封锁”技术。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数据字典的内容一般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其作用是对系统中数据做出详尽的描述,提供对数据库数据的集中管理。

什么是ER图?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ER图是用来描述某一组织(单位)的概念模型,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属性和关系

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果: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数据库的二级映像功能:1,外模式/模式映像。2,模式/内模式映像。
二级映像使得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无理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使得数据的定义和描述可以从应用程序中分离出来。
数据库的系统组成: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存取控制的方法:1,自主存取控制(DAC2,强制存取控制(MAC)。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果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游标:游标是系统为用户开设的一个数据缓冲区,存放SQL语句的执行结果,每个游标区都有一个名字,用户可以通过游标逐一获取记录,并赋予主变量,交由主语言进一步处理。

关系数据库的优化方法:
1,代数优化:通过对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变换来提高查询效率。
2,物理优化:选择高效合理的操作算法或存取路径,求得优化的查询计划,达到查询优化的目标。

事务:所谓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故障种类:事务内部的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计算机病毒。恢复策略:
1,事务故障的恢复
   *1。反向扫描日志文件。
   *2。对改事务的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
   *3。继续反向扫描日志文件,查找该事务的其他更新操作,并做同样处理。
   *4。如此处理下去,直至读到此事务的开始标记,事务故障恢复就完成了。
2,系统故障恢复(是由系统在重新启动时自动完成的,不需要用户干预)
*1。正向扫描日志文件,找出在故障发生前已经提交的事务,将其事务标识记入重做队列。
*2。对撤销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撤销理。
*3.。对重做队列中的各个事务进行重做处理。
3,介质故障的恢复(重做数据库)
*1。装入最新的数据库后备副本,使数据库恢复到最近一次转储时的一致性状态。
*2。装入相应的日志文件副本,重做已完成的事务。

介质故障的恢复需要DBA介入,但DBA只需要重装最近转储的数据库副本和有关的各日志文件副本,然后执行系统提供的恢复命令即可,具体的恢复操作仍由DBMS完成。

并发控制就是要用正确的方式调度并发操作,使一个用户事务的执行不受其他事务的干扰,从而避免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可串行调度: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与按某一次序串行地执行这些事务时的结果相同,称这种调度策略为可串行化的调度。

可串行性是并发事务正确调度的准则。

函数依赖:设X,Y是关系R的两个属性集合,当任何时刻R中的任意两个元组中的X属性值相同时,则它们的Y属性值也相同,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

【数据库】解释关系代数中的象集、除运算

象集:本质上是一次选择行的运算和一次选择列的运算。
求x1在表A中的象集,就是先选出所有x属性中x=x1的那些行,然后选择出不包含x1的那些列。
举个栗子~
Snip20160625_58
喵喵在表A中的象集为{1,2}:
Snip20160625_55
汪汪在表A中的象集为{1,3}:
Snip20160625_56
萌萌在表A中的象集为{2,3}:
Snip20160625_57

除法:比如对于表A和表B,求A÷B。
Snip20160625_50
其实这道题的本质是求哪些人名,借的书同时包含书号1和2.
解决关系代数中的除法有三步:
1.找出表B中与A属性相同的那些列,此时可以看出书号一列是相同的,所以把这一列抽出来:
Snip20160625_51
2.求表A中各个不同x对应的象集(可以得到如下对应关系):
Snip20160625_52
3.找x的所有值,这个x要满足:x的象集是表B的子集,这就是A÷B的结果:
Snip20160625_60

【解释】对用户透明=对用户隐蔽: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

在计算机中,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特性该特性是透明的。这个意义上的“透明”与社会生活中的透明含义恰好相反,例如计算机组织对程序员是透明的,就是说计算机组织对程序员来说是看不到的,也不需要看到的。和汉语字典里面的意思不一样。

举个栗子~:比如数据库里面,关系模型的优点之一: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意思就是存取路径对用户隐蔽。

Snip20160625_49